第176章 博士毕业进高校采取“非升即走”制度,是坑还是机会 (第1/1页)

加入书签

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在招聘博士的时候,选择“非升即走”的招聘模式,这里面有跟风和大环境的因素,也有学校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更倾向于这种更灵活,自身也更有主动权的用人方式。

“非升即走”这一舶来经验的教师聘任制,对青年博士来说,非常的不友好。并且出现了一些武汉、南京等地XX高校吃相很难看的事件,最后留用率非常低,在考核评价上玩心机。这可不是个例,所以大家在应聘的时候,一定要小心,避免踩坑。

一、高校的“非升即走”到底是什么?

是指在一定合约聘期内,青年教师必须完成一定考核指标,否则不能转为正式教职工“事业编(目前很多高校已经改成备案制编制)”,就得卷铺盖走人。

过去,国内高校多采用选留博士或博士后的“铁饭碗”方式,“一聘定终身”的教职制度。确实容易造就“懒惰的教授”。对此,一些高水平大学率先推行“非升即走”这一舶来经验的教师聘任制,意在通过设定一定聘期内需完成的考核指标,依照提高选人标准、晋升要求的总导向,进而实现“激发选聘教师活力、提高选聘质量、优化师资结构、强化岗位意识”。

其实说到底就是目前博士过剩,学历贬值!

二、高校为什么热衷采取“非升即走”的招聘模式

1、一个是高校经常感觉到教师入编后,后续的发展完全靠老师的自觉,如果是不评职称,很难最大效率的压榨青椒产出;

2、就是“非升即走”的合同制或者聘任制,在薪资上可以更灵活,而且也能突破编制的限制,吸引多的人补充到团队里面来。

3、大学招进来的人,是不是适合做科研,有没有能力做科研,是需要一个筛选机制的,如果没有筛选,是办不好一流大学的。尤其最近几年,我国吹响“双一流”建设的号角,一批高校和学科将率先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优胜劣汰的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时机条件愈显成熟。大学本质就是求真,科研工作本来就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的,必须是那些最有创造力、想象力,最有科研精神的人,最努力的人,才能留下来。

三、高校 “非升即走”有哪些弊端

在高校自行设立的“非升即走”条款中,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唯量化指标论、量化指标不尽合理等问题。其后果是青年教师学术研究的目的从理论创新和解决实践问题异化为升职达标,在“不发表就出局”的重压下,出现不敢挑战开创性、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返回顶部↑

上一章 书页/目录 下一章

其他类型相关阅读: 从替身到顶流 港综:从洪兴龙头开始 隆雾迷眼 末世降临:带着万亿物资撩妹 惊悚世界,我的小弟有亿点多 末世入侵,我挑战整个宇宙 御兽:从全职法师开始的养殖场 另类重启之帮阴人 全民游戏:副本里都是我熟人 穿成银鱼后,他对我一见钟情了 末日:我能帮助普通人觉醒能力 网游:身为奶爸一刀999很合理吧? 港片之我不吃牛肉 当徒弟对我木有爱情 无限系统,在线抢人 盗墓:下九流 天灾末世:我有一座任意门 咒回:我重生了,你也该醒了,悟 世界RPG之大穿越 毁,元世界编年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