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编钟之乐,晋国秘事(4k) (第1/3页)

加入书签

“先让我俩研究研究,看看能否从竹简显示出的地图内寻找到线索。如果有什么发现,确认了竹简内秘密的所在地,也不会忘了提醒你们几个的。”靬

把上有壁画的一大块石板与一大架子青铜编钟取出来后,赵青随口邀请了两句,便研究起了这两件藏品。

关于初创音乐的始祖,有人认为是黄帝时代的乐官伶伦,也有人认为是更遥远时代的伏羲所作,还有人称是朱襄氏、葛天氏首创,总之不太清晰。

继上古诸帝时代的《棡鼓十曲》、《九渊》、《承运》、《九韶》、《六列》、《六英》、《大章》、《南风》,到夏商周三代的《九辩》、《九歌》、《大濩》、《晨露》、《大武》、《三象》、《棘下》;

虽然大部分已经失传,或者只余多次修补后的残篇、后世模仿而创作的新篇,类似于当世版本众多、难辨真伪的《连山易》《归藏易》,但仍然具备着通天彻地的神圣之力。

上古时期的炼气士与巫师,大都对音乐之道有所钻研,以此来作为沟通天地大道、向凡人传递消息的媒介。

到了当前时代,自周公确定礼乐制度以来,宫廷宴会、朝聘、祭祀等各种仪典、宴飨中,处处需要音乐,“堂下之乐,以钟为重”,多以编钟来演奏。

《仪礼·乡射礼》记载:“钟鼓者,天下诸侯备用之。”《孟子·万章下》曰:“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靬

在周代,编钟在音律、音域、音质上都胜过了琴瑟箫笛,集乐道之大成,是代表等级与权力的礼乐之器,规定天子摆放四面、诸侯三面、大夫两面,而士仅能使用一面。

胃旸在揽风阁内收藏的这一套编钟,分为上小下大两组,上为九枚钮钟,下为六枚甬钟,共十五枚,历经沧桑,古朴厚重,装饰着精美的蟠龙纹和涡纹。

在十五枚铜钟的表面,都铭刻着大量的篆文,记录了这套编钟在过去主要演奏的曲目和乐谱。

根据赵青的细致探查,似乎是商汤所作的《大濩》,但由于并非越国文字,她暂时只能辨认出其中的大概,疑似仅刻下了《大濩》一小部分的伴奏。

钟体越小,它的声音越小但是它的声调越高。反之,钟体越大,它的声音越大但是声调越低。而通过敲击钟的正、侧两面,则可以奏出升、降两音。

虽然没在会稽城内教授六艺的官学中进修过乐艺,但赵青毕竟得到过不少逍遥子在音乐上的经验,看到这样一套精美的青铜编钟,不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返回顶部↑

上一章 书页/目录 下一页

修仙小说相关阅读: 孟获,身为南蛮为大汉续命五百年 我乃无敌大反派 幻海寻渚 三国少年时代 我在大秦发展高科技 家父汉武帝! 东汉不三国 穿越后,我为王朝续命百年 盛唐挽歌 大秦:新世纪 我有一个沃尔玛仓库 综武:风流双修的我无敌了! 棺越:开局便是冒牌货 远古永恒 变身武则天,我征服了李世民 大明:开局老朱为我号丧百天! 高手留步 大明:十岁科举状元,朝廷震惊 大宋:大明没想到吧,我还活着 大汉谍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