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中国“体系外变革者”角色与“一带一路”倡议 (第1/9页)

加入书签

【内容摘要】二战之后,在发达国家主导建立的现行国际经济秩序内,中国的角色首先历经了从“体系外革命者”到“体系内改进者”转化过程。时至当下,中国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践行其内生的互利共赢基本准则,中国又开始逐步获得“体系外变革者”的新角色,而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中国扮演这一新角色的重要平台。随着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体系内对中国实行规则上打压的不断升级及对华经贸关系政治化的持续加剧,中国在体系内存在的空间不断被压缩,甚至还有可能被挤至体系外。鉴于此,中国作为“体系外变革者”,通过“一带一路”平台推动和引领创建有关国际经济法律制度,对稳定中国外部经贸环境具有深远的特殊意义。

【关键词】国际经济秩序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角色 互利共赢 “一带一路”

文章来源:《政法论丛》2023年第4期

因篇幅所限,省略原文注释及参考文献。

导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发达国家主导建立的是自由主义国际经济秩序,其以一系列国际经济法律制度构成的体系为表征,因循市场化导向的“实力界定收益”基本逻辑,即依各个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弱决定其可得收益的大小。该基本逻辑构成战后自由主义国际经济秩序变化发展的一条主线。围绕对“实力界定收益”基本逻辑的修正,可以清晰地梳理中国之于既存国际经济秩序的角色演变过程。

首先是中国的角色从历史上“体系外革命者”转化为其后“体系内改进者”。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南北经济实力差距巨大,发展中国家整体上处于积贫积弱状态,从既存自由主义国际经济秩序“实力界定收益”基本逻辑中所获收益甚少。由此,发展中国家兴起了波澜壮阔的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运动,主张以“权威导向分配”体制取代“市场导向分配”体制。在这一历史阶段,中国与发达国家几无经贸往来,属于“体系外国家”,但是,中国坚定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对既存国际经济秩序开展除旧布新式斗争,具体扮演的是“体系外革命者”角色。

然而,既存自由主义国际经济秩序成就的广阔世界市场,为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提供了可利用的外部条件。因此,改革开放之后,中国逐步融入发达国家主导建立的自由主义国际经济秩序,成为一个“体系内国家”。诸如,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加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尤其是从1986年至2001年,中国又完成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返回顶部↑

上一章 书页/目录 下一页

其他类型相关阅读: 从替身到顶流 港综:从洪兴龙头开始 隆雾迷眼 末世降临:带着万亿物资撩妹 惊悚世界,我的小弟有亿点多 末世入侵,我挑战整个宇宙 御兽:从全职法师开始的养殖场 另类重启之帮阴人 全民游戏:副本里都是我熟人 穿成银鱼后,他对我一见钟情了 末日:我能帮助普通人觉醒能力 网游:身为奶爸一刀999很合理吧? 港片之我不吃牛肉 当徒弟对我木有爱情 无限系统,在线抢人 盗墓:下九流 天灾末世:我有一座任意门 咒回:我重生了,你也该醒了,悟 世界RPG之大穿越 毁,元世界编年始